不诚信商家“挂牌营业”:黄牌警告背后的市场监管广州样本
2019-08-26 10:29:54
来源:粤信用
本月,广州市珠江新城猎德新街市一摊位因存在短斤缺两行为被市场管理方挂黄牌警告。市场管理方称,希望能借此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氛围。此举一出引起市民热议,不少人更是大力点赞,称“这个肉菜市场很‘耿直’”。
给“不够秤”的商家挂出“黄牌警告”,有市民表示赞同,认为这既是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更是对消费者的负责。记者追踪了解到,这是广州市首次采取这一做法。接下来拟在各个市场进行推广。
“黄牌警告”背后是怎样的市场监管逻辑?其实早有答案。近年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激发市场活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溯源监管为核心、以智能监管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支撑、以社会共治为目标的全链条、闭环式监管体系的“广州样本”正在形成。
从集贸市场农贸计量管理“四统一”到试点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从农贸市场快检到食品溯源体系建立,广州正通过科学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溯源为核心
构建全链条监管模式
到市场买菜,如遇到不诚信商家,难免会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近日,珠江新城猎德新街市一鱼档被挂上了“此档短斤缺两”的牌子。这种做法在广州还属首例。
一次挂黄牌一周警示,二次挂红牌休市一周,三次将被责令退场。猎德新街市管理处场长苏伟超向记者解释,因此前接到消费者投诉,市场管理处于是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发现该档口曾违规在电子秤上“动手脚”,因此挂出“黄牌警示”。而被挂牌档口档主表示,卸牌后将接受市民监督。
“在每位经营者进场前,市场就和他们签有《入场经营协议 计量管理》合同,而且还统一配了电子秤,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苏伟超说,短斤缺两是必须“零容忍”的行为,它不但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整个市场的风气和形象。
而不仅仅是计量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广州已经建立起全链条、闭环式监管体系。一包蔬菜从进入市场到抵达餐桌,要经历怎样的把关?包含溯源信息的“出生纸”、快检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在广州市白云区的雄洲农贸市场,当商品放到溯源电子秤上称重时,会打印出一张附有二维码的小票,扫一扫二维码,在这张农产品“出生纸”上,从快检信息、执照信息到监管记录一应俱全。在天河区体育东肉菜市场,市场检测人员在菜档前抽样,快检信息实时显示在市场内的电子屏上。
为确保市民“买得安心、食得放心”,广州在推行“订单农业”“基地直供”“品牌专柜”等采购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贸市场自检,探索推行市场开办方自检为主、第三方服务机构指导为辅的快检新模式,以市场化运作手段,保障农贸市场自检室的正常运行。
数据显示,从来源到去向均可追溯,广州已有80个农贸市场实现农产品溯源,建立完整的溯源链条。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姚建明介绍,通过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关口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这一道道“坎儿”把住了,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有了安全保障。
互联网+服务
打造智能化肉菜市场
鲜花、蔬果档口依次排列,药房、超市一应俱全,母婴室、全市肉菜市场党工学习部……今年3月,猎德新街市升级改造后正式开业。这里作为广州市目前改造标准最高的肉菜市场,同时被列为全市肉菜市场升级改造的样板。街坊王女士说,“这不像印象中满地脏水的肉菜市场,倒像个大型购物商超。”
肉菜市场的“变身记”不仅出现在CBD,还出现在老城区里的传统肉菜市场中。在荔湾区西华路金花直街的西华肉菜市场,经过三个多月的改造后,灯光明亮,货品齐整,还增设了无障碍通道、公平秤、违规失信档位公示牌等。
去年,全面加强肉菜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其环境整洁、卫生干净、品质保障水平成为广州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广州开展平安市场、文明诚信市场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示范市场建设,按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管理技术,已打造一批条件成熟的品质标杆肉菜市场。
设备升级了,服务也不断提升。不断推出的智慧化便利化服务正激发老市场的新活力。在猎德新街市,营业时间延迟到晚上11时的举措让不少上班族点赞。未来,菜市场还将会考虑开发电商平台,与外卖平台合作,提供送菜上门服务。
据天河区市场监管局介绍,天河推动市场食品快检体系建设,实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抽查制度,建立“市场每日自检、监管所每周抽检和区局每月巡检”三极检测体系,检测结果及时处理并公布在电子显示屏和市场公告栏,方便群众查阅,确保市场食品安全。
互联网+运用也加速了肉菜市场“变身”,实现了电子支付方式,搭建了诚信经营网络监控平台。在天河南街试行的农贸(肉菜)市场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市民可在购物时对商户进行打分评级,查询食品溯源等信息,营造智能化、便利化的市场经营环境。
天河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大力推广集贸市场“黄牌”制度,对于“短斤缺两”欺骗消费者的经营者进行“黄牌”警告,警示消费者。同时,推进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器具统一配备、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维修管理模式,并督促集贸市场开办方网上备案,未来农贸(肉菜)市场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有望推广。
打通四环节
以大监管服务大市场
从钱袋子到菜篮子,从饭碗子到面袋子,市场监管一直是“进行时”。记者获悉,今年来,广州市场监管系统接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等工单17.1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59万元;全市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54宗。
今年来,新组建的市市场监管局整合原市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职责,以大融合促进大监管,以大监管服务大市场,突出抓好监管执法,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的作用更加彰显。
如何发挥机构改革整体效应和综合监管优势,创新市场监管体系?一场着眼市场监管全局,强化监管叠加效应,打通准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环节,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综合监管的改革正在上演。
盘点广州上半年市场监管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市实有市场主体218.10万户,同比增长13.79%;1—6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2.1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897户;广州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00%实现视频监控;完成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肉菜鱼快检118.64万批次;抽检日常消费品1191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6.2%。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机构改革与市场监管两促进的结果。姚建明表示,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广州正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溯源监管为核心、以智能监管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支撑、以社会共治为目标的全链条、闭环式监管体系,探索创新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提升工作的“广州方案”。
“当前影响市场充分竞争的因素很多,社会信用需进一步加强、遵守竞争法律的意识有待提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谭曼青说,市场活力和监管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市场活力的关键在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切实加强市场安全监管,守住基本规则和安全底线,才能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